本文共 2603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8 分钟。
这两天 try了一些 cache solution,基本都是 memcached一派出来的,但功能和适应的需求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,我主要从 replication这个角度来看,因为我们项目中需要用到 replication~~~
很好的一个介绍,对于功能和使用已经很详细了(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,文档更新有点问题哦,竟然自己的私有协议改了 README都不及时更新一下,我是看代码才知道 rep_ismaster/rep_whoismaster都不能用了,可以用stats repms来代替)
问题:
特性:
特性:
说明:
它的参数 mhost和 mport是指定了 master的 ip/hostname和 port,也就是 replicate的 source,所以:
又是一个日本人的 memcached的扩充(通过 patch),发现日本人在 memcached上做的工作真不少啊 ~~~
它给 memcached加上了 replication的支持,应该说它是一个单 master单 slave的同步方案,本来我想试一下它是否支持更多 node的,结果发现奇怪的事情在于:编译时如果 —enable-replication就不能 —enable-threads,master在启动后会 listen replication端口,但一旦有人 connect上来,该端口就不再 listen,这样就只能一个client connect上来,所以也就只能一个 master+一个 slave了,不知道是不是我用得有问题?
repcached的资料相比于前两个比较少,这里多说两句,由于它是 memcached的 patch,所以使用方法和memcached基本相似,只是多了两个参数:
-x <ip_addr> hostname or IP address of peer repcached
-X TCP port number for replication (default: 11212)
在 master上可以通过 -X指定 replication port,在 slave上通过 -x/-X找到 master并 connect上去,事实上,如果同时指定了 -x/-X, repcached一定会尝试连接,但如果连接失败,它就会用 -X参数来自己 listen(成为master);如果 master坏掉, slave侦测到连接断了,它会自动 listen而成为 master;而如果 slave坏掉,master也会侦测到连接断,它就会重新 listen等待新的 slave加入。
从这方案的技术实现来看,其实它是一个单 master单 slave的方案,但它的 master/slave都是可读写的,而且可以相互同步,所以从功能上看,也可以认为它是双机 master-master方案。
特性:
Tokyo Tyrant适合双机 master-master方案, memcachedb适合单 master多 slave方案,如果很在意性能,并且不需要持久化, repcached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从可靠性上看,双机互备已经是足够了,但只支持双机客观上还是限制了 load-balance对 scalability的贡献(特别是如果读多写少的时候)
从性能上看,读多写少的场景, memcachedb是个不错的选择,当然如果不要持久化可能会更好点( sina能不能把 persistent作为一个 option阿?)写操作多的时候, repcached应该是最高效的了,其次 Tokyo Tyrant。(此处的性能说明我还没有真实地测过,只是从它们的实现和 benchmark数据推断) ~~~~当然当然,如果不要replication, memcached一定是最优选择了 ~~~
为什么要 replication呢?如果你不单单把它当 cache用,希望及时有机器挂掉,数据都不会丢失 ~~~当然这个问题也有其他解决方案,比如 GFS,扯远了 ~~~
原文发布时间为:2012-06-26
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“Linux中国”
转载地址:http://fynil.baihongyu.com/